科研进展

科研进展

Palaeogeography, Palaeoclimatology, Palaeoecology | 早寒武世扬子板块周期性海洋缺氧事件、初级生产力及风化作用对碳-硫循环的调控机制

作者:柴智、陈中红 审核人: 责任编辑: 发布时间:2025-10-22 浏览次数:10

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”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远的生物创新事件之一,数十年来持续受到学界广泛关注。尽管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,但与生物群演化相关的海洋氧化还原演化模式、火山-热液活动及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与初级生产的内在联系,以及碳-硫循环及其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等关键科学问题仍有待厘清。

本研究采集青川-资阳-宜宾地区的钻孔岩芯样品,系统分析了硫酸盐矿物的δ34S值、碳酸盐矿物的δ13C值,以及岩石整体的元素含量(包括总有机碳、总硫、主量及微量元素)(图1)。通过与前人报道的地球化学数据对比,研究发现:(1)早寒武世存在五个广泛分布的海洋缺氧期,且这些缺氧期与初级生产活动的强弱变化吻合;(2)陆源物质输入促进了富32S硫酸盐的形成,进而驱动后续生物化学分异过程,导致黄铁矿δ34S呈现复杂的形成途径;(3)陆源营养物质对维持海洋初级生产具有关键作用。

图1 扬子板块地块地球化学地层对比

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:(1)重建了早寒武世海洋氧化还原变化模式及其与碳-硫循环的耦合关系(图2);(2)剖析了风化作用、初级生产及氧化还原条件对碳-硫同位素分馏的调控机制;(3)明确了陆源物质与火山-热液活动对早寒武世海洋化学环境及生物生产力的影响程度。研究结果为早期寒武世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记录,有助于深化对扬子板块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环境背景的认知。

图2 扬子板块早寒武世不同时期的典型沉积环境条件概念模型

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alaeogeography, Palaeoclimatology, Palaeoecology,论文第一作者为永利集团国际留学博士生Moïse Luemba,通讯作者为永利集团陈中红教授,合作者包括永利集团刘可禹教授、陈勇教授、博士生柴智、博士生Munezero Ntibahanana,Kinshasa大学Raphael Matamba研究员。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(No.42430808)。

论文信息:Luemba, M., Chen, Z., Liu, K., Chai, Z., Chen, Y., Matamba, R., Ntibahanana, M., 2025. Episodic marine anoxia, primary production, and weathering controls on carbon sulfur cycling in the Early Cambrian Yangtze Block. Palaeogeography, Palaeoclimatology, Palaeoecology, 659, 112632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palaeo.2024.112632